博学谷 - JavaEE在线就业班

2022-05-03 09:53:26 xudabang

才充分诠释了它的破坏力,影响不仅深远而且广泛。危机波及所有臃肿的金融部门,只有少数机构或市场幸免于难。那些损失惨重的机构要么倒闭,如雷曼兄弟;要么寻求政府救助,如花旗集团。我们终于明白了什么是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所说的“全球性金融崩溃”。

很多人将金融市场当作脱离实体经济的高级赌场,却忽视了市场参与者如企业、工厂和商店等都是实体经济的组成部分。金融市场更像是整个经济体的循环系统。如果血液停止流动……结果将无法想象。所有的现代经济体都依赖各种各样的授信机制将“营养”输送到整个系统当中,而美国这一经济体更为依赖“信用化”和“金融化”。所以当原本如同大江大河般的信用流突然缩减为涓涓细流时,这个经济体就好像患上了心肌梗死。原本在经济繁荣期间过剩的流动性和信用突然变得不足。这种信用枯竭不只来自银行,也来自所谓的影子银行系统,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财富的全面贬值,包括房地产、股市、保险等领域,并导致了可以预见的结果:更低的信用、更低的购买力,以及随之而来的衰退。

美国政府动用了大量资源来减轻金融压力,更重要的是,来抵御经济衰退。国会扩大了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范围,制定了广泛的财政刺激方案。美联储利率几乎降为零,创造出大量的流动性,同时还通过发放贷款、购置资产、提供担保等方式扩大自身的资产负债表规模。政府的很多措施是前所未有的。还记得2008年9月的一天早晨,直到进入课堂时,我还挠着头自言自语:“美联储从来都没有监管过保险公司,昨晚却直接宣布对其中的一家进行国有化!”这家保险公司就是美国国际集团(AIG)。

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措施起作用了!虽然并不完美,但是大部分金融部门的恢复速度都比观察家们预期的更快(请记住,此处的“恢复”并不是指回到原状)。同时,尽管经济依然在衰退,代价仍然高昂,但至少没有恶化,而且恢复时间也比很多人预期的短。只有占经济体很小一部分的房地产部门还在经历类似以前大萧条的情况,我们称之为“大萧条2.0”。其他方面如失业率,远未达到1983年的水平,更别提1933年了。这并不是说到了2012年一切就万事大吉了,只不过是预期中最坏的结果的确没有发生。






首页
参与众筹
目录
得道
极克
看里想
商业财经
自我提升
工科技术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