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尚硅谷Java后端
2007—2009年的衰退是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衰退也无法匹敌的,能够望其项背的只有1973—1975年和1980—1982年的两次严重紧缩,它们在那个时代都被称作“大衰退”。总而言之,从失业率和GDP的下降水平来看,2008—2009年都是近70年来最差的时期。
还不止如此。通常GDP快速下降后都会随着经济复苏而强劲反弹。例如,在前两次“大衰退”之后的第二年,经济分别增长了6.2%和5.6%。依据这种规律,2007—2009年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复苏也是反面案例。如此严重衰退后的第一年,我们的经济增长率起码也应该达到7%,实际上却好不容易才到2.5%。这对我们来说是双重打击,先是大衰退,后又弱复苏。难怪大多数美国民众持悲观态度,认为这场衰退的结束遥遥无期。
我们的方向
事实并非总是如此。在危机到来前的几十年中,美国经济的主角是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而不是经济衰退和失业。自2008年以来代表着失败主义的“新常态”是任何人——无论是经济学家、政治家,还是公众,都无法接受的。
再次回到图1-1。上次衰退以后,失业率最高只有6.3%,这是一个在今天能够让我们起立欢呼的数据。2003年6月,失业率达到这一峰值后,一直到2006年末都在平稳下降,最低时只有4.4%。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净增的就业岗位达到600万个,平均每年新增200万个。美国民众从劳动力持续紧缺的市场中受益匪浅。这正是我们所期望的经济环境。 (11)
在克林顿执政时经济繁荣的后期,劳动力市场的形势还要更加乐观。尽管普遍认为美国经济在1995年已实现充分就业,但出人意料的是,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就业岗位仍在不断增加。1996年新增了280万个就业岗位,1997年新增340万个,1998年新增300万个,1999年新增320多万个。到了2000年,失业率一度低至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