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马C++从小白到精英课程
尤其是形式新颖的贷款爆发式增长,监管机构都应该敲响警钟。这是银行监管员一直使用的标准危险信号。监管机构真的相信次级抵押贷款能够在不降低质量的情况下迅速扩张吗?其次,监管机构收到了大量主动提供的预警。例如,一些敏锐的记者早在2004年就开始报道次级抵押贷款领域的风险借贷操作。这是公开的秘密。再次,在美联储内部,已故理事爱德华·格拉姆里奇(Edward“Ned”Gramlich)早在2000年就警告格林斯潘情况正在失控。当时任布什财政部官员的希拉·贝尔也曾发出警告。最后,这四家监管机构发表声明,称他们正准备打压不规范的次级债券承销业务,但是他们自始至终没有这么做,直到为时已晚。
为什么没有那么做呢?历史学家会为此争论一段时间,但是答案肯定包括这些理由:放松管制和自由市场意识潮流风头正盛;近期的违约记录相当良好;监管机构可能已经陷入过分乐观的“泡沫”心态。依我看来,监管失败是不可宽恕的,因此以上种种都不足以成为他们的借口,只能够解释他们后来惊人的被动状态。
还有一些理由可能是实际或者被感知到的政治压力。毕竟,众所周知,克林顿政府和布什政府为了提高包括低收入家庭在内的自有住房率,推出了很多鼓励购房政策。还记得布什总统的“产权社会”(Ownership Society)吗?但是我们给予监管机构一定程度的独立性恰恰是为了抵制这种压力,所以这也不能成为一个借口。
或许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没有一个监管机构,就连四大监管机构加到一块,也没有从兵败如山倒的全局图中看出所以然。在最糟糕的次级抵押贷款中,很大且日益增大的那部分根本不是由银行发放的,而是由非银行贷款机构发起了那些巧立名目的抵押贷款,也许贷款人仅持有了几天,就把它卖给了证券化机构(我们很快会提到)。例如,在2005年排名前十的次级抵押贷款发放者中,只有一个是受监管的商业银行——富国银行。 (15) 截至2007年,超过半数的次级抵押贷款来自抵押贷款经纪人,而不是银行。实际上,格拉姆里奇估计,在2005年,只有20%的次级抵押贷款来自受监管的银行和储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