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程一灯-前端全栈工程师精英班14期

2022-05-03 10:04:48 xudabang

也许有人会说地球有没有“生命”这个问题存在争议,但这样的争辩其实并没有意义,因为地球上的生命——雨林、海洋微生物,以及所有其他从外界吸收化学物质进行生理反应的生物——都是这个星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行使着各自的“生理功能”。

地球上的生物诞生于大约40亿年前,并从那时起生生不息,进化至今。菲尔绍“细胞生于细胞”的理论的重要性可以说不亚于达尔文的进化论,而且进化论也是建立在菲尔绍的细胞理论基础上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菲尔绍并不赞成达尔文的进化论)。菲尔绍的细胞理论为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伟大的存在之链” [17] 提供了一个基础:生物的基本单位不再是有繁殖能力的生物体,而是能分裂的细胞。因此从进化的角度来看,所有细胞都是相互关联的,生命起源的问题也就变成第一个细胞是如何诞生的了。在第一个细胞诞生后,就再没有任何细胞是从无到有凭空产生的了。

我们必须认识到,“细胞生于细胞”只是对事实的描述,并不能解释其背后的原因。为什么细胞不“安于现状”地活着,直到生命的尽头呢?因为如果真是如此,那么细胞根本就不会诞生,因为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学物质几乎不可能从头“组装”成细胞。这里,我们又容易陷入赋予细胞人性的危险,认为细胞本能地想通过分裂来复制自己,或者犯同义反复的错误,认为“细胞生于细胞”是因为细胞的基本生物学功能就是产生更多的细胞(诺贝尔奖得主、生物学家弗朗索瓦·雅各布就曾说过,“每个细胞的梦想都是变成两个细胞”)。但这可能已经是关于细胞为什么要复制这个问题最好的阐述了。虽然很多分子生物学家和细胞生物学家对细胞复制的机制熟稔于心,但解释细胞为什么会这样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事实上,大部分生物学家甚至都不会去思考这个问题。但正是这种繁衍的“冲动”在推动着生物的进化,它是所有生物学现象的根本。



全部总目录.xls

点击下载查看



首页
参与众筹
目录
得道
极克
看里想
商业财经
自我提升
工科技术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