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心机器学习

2022-05-03 10:11:39 xudabang

贪心机器学习百度网盘

制造一个人的旅程就开始了。正如《生活》杂志的科学编辑阿尔伯特·罗森菲尔德(Albert Rosenfeld)在1969年所说的那样,人类源自“父亲下体射出的精子和藏在母亲体内温暖而隐秘之地的卵子,这一过程的动力是夫妻之间的爱” [5] 。(提供动力的其实是氢离子穿过细胞膜的过程。)

我们不仅会在儿童读物中读到上面这样的故事,也会在一些生物学教科书中看到类似的表述。它似乎在暗示,在受精的过程中,精子在发挥主动作用,而卵子只是在被动地接受,但事实并非如此。现在已经有证据表明,卵子能够调控精子进入卵子的过程(即使是这种说法,某种程度上仍然把精子和卵子拟人化了,带了一些目的和角色的味道)。游得最快的精子并不一定是最终胜出的那一个,因为精子需要受到雌性生殖道的调控,才能具有让卵子受精的能力。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许多物种中,雌性动物都可以对精子产生影响,决定哪一些精子可以参与受精。例如,有的雌性动物会把来自不同雄性的精子储存在不同的条件下,或者是在交配后将精子排出体外。有实验显示,卵子似乎会以某种方式筛选具有特定基因型的精子来与其受精,这些发现对受精发生时精子的选择是随机的这一传统观点提出了挑战。

在与孩子们谈论性知识时,我们经常会以讲故事的方式告诉他们精子和卵子是如何相遇的,仿佛这样就可以避免他们提出一些令人尴尬的问题,比如,为什么生命要以这样的方式繁衍呢?这种传递基因的方式不仅十分复杂而且充满了不确定性:人们需要精心打扮,还需要大费周章地取悦对方。如果孩子们知道动物界中存在孤雌生殖(卵细胞不经过受精就发育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的话,他们可能会觉得人类不能进行孤雌生殖真是太不公平了(事实上,这样想的可能不只是孩子们)。

那么,既然性行为并不是生物繁衍所必需的,我们究竟为什么会采用这样冗长而复杂的方式呢?

没有人知道真正的答案。一种常见的解释是,有性生殖可以使两个个体的基因发生重组,这种重组是有益的,可以避免一些遗传疾病。在细菌等通过单次细胞分裂来繁殖的生物中,基因突变会在一次又一次的分裂中逐渐积累。由于大多数突变都是有害的或者至少是无益的,因此这种突变的积累不利于物种的生存






首页
参与众筹
目录
得道
极克
看里想
商业财经
自我提升
工科技术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