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存储极致性能Redis6
分布式存储极致性能Redis6百度网盘
细胞具有黏附性并可以借此聚集到一起,这一理论是19世纪80年代由威廉·鲁提出的。通过剧烈晃动青蛙的胚胎,鲁将胚胎中的细胞分散成了一个个单个的细胞。他发现这些细胞之后会重新聚集到一起,他认为这种重新聚集是细胞间的某种吸引力导致的。
20世纪初,海洋生物学家亨利·V. 威尔逊(Henry V. Wilson)深入地进行了类似的细胞分离实验。他发现养在水族馆中很久的海绵 [16] 会变得“松散”,很容易就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他还发现,用一块丝绸作为筛子,包住并挤压新鲜的海绵,就能把海绵的细胞分离开。当把这些被分离开的细胞放到一起时,它们会重新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活的海绵。这个现象仿佛重现了单个细胞聚集并进化成原始的多细胞动物的过程(见第97页的“插曲I”)。当威尔逊用不同种类的海绵进行这个实验时,他发现只有同一种海绵的细胞才能聚集到一起。20世纪30年代,欧内斯特·埃弗雷特·贾斯特(Ernest Everett Just) [17] 发现,细胞间的这种有选择性的结合与细胞膜有关。事实上,细胞间的这种黏附性是通过从细胞膜表面伸出的蛋白实现的(特别是钙黏着蛋白家族的蛋白),这些蛋白可以特异性地相互结合[18] 。
几乎在同一时期,德裔美国胚胎学家约翰内斯·霍尔特弗雷特(Johannes Holtfreter)提出了“组织亲和性”(tissue affinity)这一概念,用于解释这种细胞黏附现象。1955年,霍尔特弗雷特和菲利普·汤斯(Philip Townes)用碱性溶液处理两栖动物的组织,使这些组织中的细胞分散开,并研究这些分散的细胞是如何重新聚集到一起的。霍尔特弗雷特的研究很大程度上勾勒出了“细胞分选”(cell sorting)这一概念,正是细胞分选使不同种类的细胞构成的组织可以拥有特定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