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金融架构
分布式金融架构百度网盘
但赫胥黎、德贝尔,以及发育生物学中这个新兴领域的其他同时期学者则猜测,形成这种“场”的应该是某些化学物质。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由生物学家刘易斯·沃尔珀特(Lewis Wolpert)的发现阐明了“组织者”的工作机制:通过建立形态发生素的浓度梯度,这些形态发生的中心可以对胚胎进行“分区”。
在这整个故事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我一直都没有讲。我在前文中提到过,果蝇胚胎的形态特征的建立是由受精卵前端产生的bicoid蛋白引发的。但又是什么诱导了bicoid蛋白的合成呢?bicoid基因又是如何“知道”它处于胚胎前端的呢?
答案是“它的妈妈会告诉它”。在受精之前,果蝇的卵细胞是附着在雌果蝇的卵泡上的。一类被称为“哺育细胞”(nurse cell)的特殊细胞会把制造bicoid蛋白所需的原料累积在卵细胞的前端,这种原材料是RNA分子,它们是细胞根据基因合成出蛋白质的“中介”。因此,在卵细胞受精的那一刻,胚胎的发育模式就已经建立起来了。换句话说,胚胎中的细胞从一开始就需要依靠周围的细胞来告诉它该做什么。也正因为如此,人的受精卵是无法在体外完全孤立的条件下发育的。受精卵必须在子宫中着床,这样它才能产生“方向感”。但异位妊娠(在输卵管内发生的妊娠)的例子告诉我们,这些发育信号不一定是来自子宫的,我在后文中还会探讨是否有可能在体外产生类似的信号。
人们常说,制造一个人的所有信息都储存在受精卵的基因组中,或者再往前推一步,都储存在形成受精卵的精子和卵子中。但上述事实告诉我们,这样的说法严格来讲是不正确的。更准确的说法是,人类胚胎的发育还需要来自环境的定位信息(具体地讲,还需要来自子宫内膜的信息)。此外,在发育的胚胎中,每个细胞都需要从周围的细胞获得发育信息,只有这样,发育的过程才不会偏离轨道。就像赫胥黎和德比尔的移植实验证明的那样,如果破坏掉环境提供的这些信息,你就能破坏整个发育过程,尽管这时每个细胞仍然保有完整的“遗传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