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人际关系之道
和迈克尔·乔丹一样,伍兹懂得如何让自己充满动力。他将练习变成一种乐趣:“我喜欢练习击球,用各种不同方法击球,以证明自己可以按照想法击出相应的球。”他还会给自己树立一个假想敌,想象他将来会挑战自己:“他只有 12 岁。我必须刻苦练习。他就在某个地方。他只有 12 岁。”
马克·欧米拉(Mark O’Meara),伍兹的高尔夫搭档和朋友,曾面临一个选择。在伍兹这样非凡的球员旁边打球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欧米拉面临的选择是:面对伍兹的优秀,他可以感到嫉妒和自卑,也可以选择从伍兹身上学习。他选择了后者。欧米拉是一位很有天赋的运动员,但他没有完全发挥他的潜能。他的选择——去掌控比赛——改变了他的命运。
21 岁时,伍兹赢得了大师赛。获胜当晚,他抱着他的奖励——著名的绿夹克入睡。一年之后,他为欧米拉穿上了绿夹克。
在麦肯罗嘴里,我们听不到“掌控”这个词。当他处在巅峰位置时,我们很少能听他谈到如何让自己保持巅峰状态。当他失意的时候,我们很少能听到他自省或者分析失败原因(除了四处责怪别人)。例如,当他在 1982 年的比赛中没有取得预想的成绩时,我们听到的解释是“发生了一些小事让我好几个礼拜没有训练,导致我这次没能夺冠”。
麦肯罗永远将自己说成外因的受害者。他为什么不能掌控比赛,去学习如何摆脱外因困扰,在比赛中好好表现呢?因为那并不是固定型思维模式者的思考方式。实际上,他没有去和这些外因做斗争,或者改善自身的问题,而是告诉我们他想去打团体比赛,这样他就可以隐藏他的缺点:“如果你并非处在自己的巅峰状态,在团体赛中你可以更轻易地将缺点隐藏起来。”
麦肯罗同样承认,他在场上的情绪失控经常是为了掩盖自己因紧张造成的失常表现,这会让事情变得更糟。所以他采取了应对措施吗?什么也没有。他希望别人去帮助他做这件事。“当你无法控制自己的时候,你希望其他人来帮助你——这个时候我最希望自己在一个团体赛里……其他人会和我一起并肩作战,还可以引导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