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不烦实用管理学,助你借力成事、破局而出
2022-05-04 21:02:31
xudabang
在柯林斯的研究中,与艾伦·沃泽尔的思维模式相反,与卓越的公司配对比较的那些公司的领导人,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各种症状显露无遗。
和其他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一样,在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领导人的世界里,人有优劣之分。他们必须不断确认自己属于优秀这个级别,而公司正是他们展现优秀实力的平台。
这些领导者通常只关心他们 “个人是否伟大”,他们对这一点的过度关心导致他们在团队无路可走时通常会拉着公司一起走向死亡。就像柯林斯所说:“最终,有什么比你离开公司后公司就四分五裂这一现象更能证明你个人的伟大呢?”
研究人员发现,在这些领导者中,有三分之二的人拥有这种“强烈的自我意识”,这要么会加速公司的死亡,要么会让公司跌出一流行列。李·艾柯卡,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总裁,就是这样一位领导者,他领导公司奇迹般东山再起,之后却花了太多的时间打造自己的名头,因此在他的第二任期,公司重新陷入平庸。
这些与卓越公司配对比较的公司中,很多公司都是按照柯林斯所谓“1 个天才与 1000 个帮手”的模式运营的。与那些实现“从优秀到卓越”跨越的公司不同,他们不是去建立一个卓越的管理团队,而是按照固定型思维模式所认为的天才不需要好团队的方式来运营。他们认为,他们只是需要一些帮手来执行他们绝妙的构想。
不过不要忘记,这些天才们自己也并不想要一个卓越的团队。固定型思维模式者想要成为公司里唯一重要的人,这样一来,他们在和周围的人比较时就会感到高人一等。在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总裁的个人传记中,我几乎没有读到过关于职业辅导或者员工发展项目的相关内容。然而在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领导者的传记中,都有深刻关注个人发展的内容,并会对此展开广泛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