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读书变现训练营:用读书为自己赋能
其实杰克只需要对她说:“你知道,亲爱的,当你讲这么多细节的时候,我弄不明白你的重点是什么,感到很沮丧。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我,为什么这个工作项目让你这么兴奋?我非常想知道这一点。”
这其实是沟通的问题,而不是性格和个性的问题。但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中,责备总是来得又快又猛。
顺便说一下,我非常喜欢这种类型的故事。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读者文摘》(Reader’s Digest)曾经有一个名叫“这段婚姻可以被拯救吗”的特辑,里面有很多这样的故事。通常,问题的答案都是“可以”。我读完了里面所有的故事,对婚姻里有可能出现哪些问题很感兴趣,我更感兴趣的是,这些婚姻最终是如何被修复的。
艾伦·贝克讲过一个关于泰德和凯伦的故事。故事讲的是一对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夫妻是如何在对方眼中从个性完美无缺变得一无是处的。
泰德和凯伦初识的时候,他们都是被对方与自己不同的个性吸引的。凯伦给人自然轻快的感觉,而泰德是个很严肃的男人,好像整个世界的重量都被他扛在肩上似的。泰德觉得凯伦逍遥自在的个性改变了他的生活。他说:“她所说所做的所有事都充满了魅力。”相应地,泰德展现出一种坚定的“父亲般的形象”,凯伦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泰德正好是这种可以带给她安全感的稳定、可靠的男人。
但是短短几年以后,在泰德眼里,凯伦变成了一个没有责任感的轻浮之人。“她对待任何事都不认真……我根本无法依靠她。”而凯伦认为泰德是一个过于挑剔的暴君,会挑剔她所有的行为。
但是最后,他们的婚姻被挽救了——仅仅是因为这对夫妻学习了在回应对方的时候,应该去采取对事实有帮助的行动,而不是和对方生气。一天,当凯伦在工作中遭遇不顺的时候,泰德回到家,发现家里乱七八糟。他非常生气,想骂她一顿,但想到从贝克那里学来的处理方式,他问自己:“成熟的做法应该是什么呢?”他开始打扫房间。他没有责备凯伦,而是选择了帮助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