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另一方面,宋元时期游牧民族的不断入侵却让内陆变得越来越“排外”。这种“排外”情绪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的安史之乱——由于唐朝内部的政治失衡,导致边疆地区的大将安禄山反叛,这场历时八年的反叛是盛唐衰落的标志。事后,许多人没有从政治制度上寻找原因,反而将之归咎于北方少数民族(安禄山是杂胡,也就是西方粟特人与北方突厥人的混血儿)的骚扰。而随着唐朝的衰落,北方民族也的确变得更加强大,突厥人、回纥人、黠戛斯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先后走上了历史舞台,并割走了原本属于中原王朝缓冲地的燕云十六州。
真正让中原王朝走向封闭的,还是两场巨型的灾难,那就是靖康二年(1127)女真灭亡北宋的靖康之变以及至元十三年(1276)元灭南宋的临安陷落。这两场灾难过后,北方游牧民族都采用他们的通常做法,将整个汉人的帝王家族迁往北方,虽然这在游牧民族中是比较人道的做法(尽量避免对战败王族的屠戮),但是对汉人来说是奇耻大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