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弃郁德国简史30讲学习笔记

徐弃郁德国简史30讲,大家一起来学习

吏部尚书;曹于汴,都御史;徐光启,翰林院庶吉士;李之藻,工部员外郎;龚道立,广东布政使;郑以伟,詹事府詹事;周炳谟,编修、礼部侍郎;王家植,编修;熊明遇,都御史;杨廷筠,南直督学;彭端吾,御史;冯应京,湖广按察司佥事;崔淐,吏部郎中;陈亮采,按察司副使;刘胤昌,某地副府尹;吴道南,礼部右侍郎;黄吉士,顺天府尹;等等。见《一代巨人:明末耶稣会士在中国的故事》。

利玛窦除了宣传科学,在传教方面也是有收获的。万历三十三年(1605),在利玛窦的努力下,北京的天主教徒已经超过一百人。到万历三十六年,中国已经有两千名天主教徒,其中不少是学者型官员。利玛窦在明朝的支持者包括:王弘诲,礼部尚书;祝世禄,都御史;张孟男,户部尚书;冯琦,礼部尚书;李戴,吏部尚书;曹于汴,都御史;徐光启,翰林院庶吉士;李之藻,工部员外郎;龚道立,广东布政使;郑以伟,詹事府詹事;周炳谟,编修、礼部侍郎;王家植,编修;熊明遇,都御史;杨廷筠,南直督学;彭端吾,御史;冯应京,湖广按察司佥事;崔淐,吏部郎中;陈亮采,按察司副使;刘胤昌,某地副府尹;吴道南,礼部右侍郎;黄吉士,顺天府尹;等等。见《一代巨人:明末耶稣会士在中国的故事》。


这块碑的发现和解读,见《利玛窦中国札记》。

除了中央层级,地方上也有不少热心天主教的人士,其中最著名的是西安的王徵和山西绛州的韩霖。传教士金尼阁能够在绛州和西安顺利传道,将两地打造成除北京之外中国北方的两大据点,就在于得到了他们的帮助。二人虽然都信奉天主教,但最让他们感兴趣的还是先进的自然科学

关联内容

综合类
社科类
其它
参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