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弃郁全球智库报告解读学习笔记

徐弃郁全球智库报告解读,大家一起来学习

即便这样,大翻译运动依然在推进。万历三十八年(1612),另一部对东方有很大用处的水力学著作《泰西水法》面世,在日后,水力学将在中国取得重大成果。


大翻译运动的贡献,还可以从地理学上看出来。上一章提到,明朝国人的地理书籍以万历四十五年(1617)的《东西洋考》为代表,其中提到东南亚在西方人到来之后的变化,还提到被称作“红毛番”的荷兰人。但西方传教士的地理知识比中国人的丰富得多,其中的代表作除了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还包括传教士艾儒略的《职方外纪》。这本书写于《东西洋考》成书的六年后(1623年),但记载的地理已经与传统的中国式地理截然不同,真的变成了世界式地理,也让相当一部分中国人开始了解世界的面貌。这本书除了记载亚洲,还记载了欧洲、非洲和南北美洲,甚至对当时人们猜测的所谓“南方大陆”也有记载,可谓当时最先进的地理知识著作。这些知识在明末已经为人所知,并被后来清朝的康熙皇帝所接受,但随后又被遗忘。人们再次回归到所谓的“中华式地理”,将艾儒略的记载当成天方夜谭。

关联内容

综合类
社科类
其它
参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