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的驱逐行动到万历四十五年(1617)才达到顶峰,这一年,三百名秀才联名驱逐传教士。
黄明沙事件虽然告终,但事件的主角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本来是一个警钟,告诉在中国传教的外国人要尊重中国的民间习俗。但双方的冲突一开,情况就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随着传教士铺开到全国,各地都出现了规模不等的抗教事件。比如在利玛窦的下一个据点南昌,也发生过儒生联名请求驱逐传教士的情况。南昌的驱逐行动到万历四十五年(1617)才达到顶峰,这一年,三百名秀才联名驱逐传教士。
万历四十三年(1615),沈㴶上任南京礼部侍郎,于是轮到传教士最发达的据点——杭州和南京出事了。
杭州据点之所以发达,在于杭州有两个著名的人物李之藻和杨廷筠,他们帮助传教士在杭州站稳脚跟,并发展了数百名信徒。而在南京主持工作的传教士王丰肃是一位兢兢业业且精力充沛的人,他不仅发展了从贩夫走卒到高层官员的大批信徒,还修建了明朝最宏伟的大教堂,招致大量的妒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