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接着再上书,请求用传教士来制定新历,皇帝再次同意,并于崇祯二年(1629)9月27日下旨,让耶稣会士参与历局的工作。皇帝给进入历局的龙华民和邓玉函发俸禄,并拨给制造天文仪器的作坊和经费。
徐光启并没有将历局完全交给西洋人,而是安排李之藻、王徵也进入历局,与龙华民和邓玉函一起工作。这样的中西搭配一方面有利于利用西方的先进知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中国人学习这些知识,从而做到既使技术尽快落地,也加速中国人学会这些技术。
见《清朝柔远记》。
这时候的历局也并非只有一个,西洋人参与的被称为“西局”,而原来的大统历和伊斯兰历人员以及一支民间力量组成的被称为“东局”,二者是有竞争关系的。见《清朝柔远记》。
这项工作持续了几年。崇祯三年(1630),邓玉函和李之藻去世。崇祯六年,在中国推行西方科学最得力的徐光启去世。至此,参与西局工作的西洋人包括汤若望、罗雅谷等,徐光启死后的西局负责人是山东参政李天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