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空”来自后来的大乘佛教,而在小乘佛教时期,则更强调苦、集、灭、道“四谛”。在这个意义上,佛教的“空”和玄学的“无”可能是分别产生的,并因缘际会相遇、互相促进。见《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
第一次是佛教典籍的翻译。汉朝时期人们思想僵化,需要新知识的指引,佛教和国内新兴的玄学互相激荡,我们已经很难分清到底是佛教“空”的思想更有原创性,还是玄学“无”的思想更有原创性,只能说,它们几乎同时出现,并互相激励着对方,成为人们破除僵化思想的武器。 佛教的“空”来自后来的大乘佛教,而在小乘佛教时期,则更强调苦、集、灭、道“四谛”。在这个意义上,佛教的“空”和玄学的“无”可能是分别产生的,并因缘际会相遇、互相促进。见《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
汉代的“天人合一”学说最大的特征是强调遵从和相信,避免任何怀疑精神,并利用教条去附会社会中和自然界发生的现象。玄学从诞生之刻起,就是为了加强思辨,迫使人们学会思考。但玄学本身难以完成这个使命,而佛教之所以能够快速传播,就在于它有着更强的思辨性和逻辑性,可以对冲中国的僵化思想和迷信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