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中国由于采取了以月球运转为主要参考的阴历,为了与由太阳决定的春夏秋冬相协调,又必须置闰月,免得正月跑到夏天。二十四节气所代表的农时也必须根据每年的实际情况去确定,由于中国缺乏天文模型,这些测定工作往往缺乏准确性。元朝之前,隔上几十年就必须修订一次历法,就是为了纠正计算误差,如果不纠正,日历就越错越离谱了。到最后,为了给历法无法准确预测日(月)食找个借口,当预测有“食”而没有发生时,人们会告诉皇帝,是他的美德和善政让老天收回了这次谴责性的“食”。例如明嘉靖十九年(1540)三月朔,官员推算这天有日食,但没有发生,皇帝因此大喜。见《明史·历志》。
蒙古人时期,不仅仅是大元朝受益,伊儿汗国更是建立了世界闻名的马拉盖天文台,伊朗至今有其遗迹。
明初伊斯兰历依然是最先进的,在中亚的撒马尔罕,帖木儿帝国的统治者兀鲁伯建立了著名的撒马尔罕天文台。兀鲁伯与其说是统治者,不如说是科学家。但在兀鲁伯被杀后,帖木儿帝国陷入分裂